大同市云岡區歷史悠久,人文薈萃,文物古跡眾多,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特色。
(一)物質文化遺產。有不可移動文物149處(原南郊區118處,原礦區31處),其中:古遺51處;古墓葬12處;古建筑61處;古窟寺及石刻5處;近現代重要史跡19處。其中: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(云岡石窟、禪房寺磚塔、“萬人坑”遺址經念館)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(烽火臺有22處),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,區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,一般和未定級文物保護單位94處。
(二)非物質文化遺產。其中省級項目(張留莊地秧歌)1個,市級項目(陽和坡耍孩?。?個,區級項目(順成鍋盔、曌吉面塑、大同傳統雕塑、張革烙畫、大同皮雕、郊城道情、大同傳統泥塑)7個。
(三)革命斗爭。區人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斗爭精神。我區境介于內外長城之間。歷史上便多為漢民族與北部少數民族拉鋸爭戰之地,戰事頻繁。明嘉靖年間,區境戰事最為頻繁,在38年間,蒙古俺答入犯45次之多,可謂“邊無虛日”。宣統三年,十月十日,大同民軍響應武昌革命,舉行起義,占領總鎮署。次日,成立臨時政府,出示安民。十月十五日,太原革命軍派續桐溪、弓富魁率革命軍北上。近代戰事中,我區民亦積極參與到近代革命斗爭中,民國11年,8月10日,大同鐵路工人積極參加反對“亡路合同”斗爭。此后,北京路局被迫脅迫向美國交涉修訂了“展期合同”。
民國13年,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大同特別支隊成立,有團員6名,團支部書記楊風樓。6月,大同城鄉居民在廣場召開了3千人大會,宣傳、聲援“五卅”運動。3天后,大同地下共產黨員王振翼、楊風樓組織工人、學生積極分子赴馬軍營、陳莊、安家小村、七里村等演講,宣傳只有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才能拯救中國的革命道理。
1937年10月,八路軍一二零師宋時輪支隊挺進敵后,以境內西南邊陲以山區為依托,開辟抗日根據地。在境內高屯、常流水、喬村、盤道、鴉兒崖等山區開展救亡活動。10月28日,駐高屯、盤道一帶的宋支隊在鴉兒崖村西的山溝里擊斃12名日軍,繳獲槍10余支,汽車1輛,作戰地圖數分。
1938年5月,宋支隊地方工作團在高屯村發展了第一批中共黨員,成立境內第一個農村黨支部,自此拉開了本區敵后抗日斗爭的序幕。
8年抗戰,血雨腥風,無數優秀兒女前赴后繼,英勇斗爭,有500多名革命志士獻身疆場。解放戰爭中,僅1945年大同戰役期間,境內就有3000余名民兵參戰支前。1949年解放大同的戰斗中,本區民兵積極參戰支前共向國城解放軍部隊運送小米30萬公斤,雜糧45萬公斤,草30萬公斤。為大同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。